1.无性孢子
目前可实现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如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红褐羊肚菌等在栽培中均能形成无性孢子。在栽培中,常常发现羊肚菌生长厢面覆地膜后形成相对厌氧的环境,无性孢子产生量减少,多出现在沟到处。同时,土层表面水分不足、光线过强也会抑制无性孢子产生,多在水分充足、有遮挡物的地方产生,若覆地膜后使土层表面水分充足、遮挡光线后发现无性孢子会有所增加。有时,放置外援营养袋后,营养袋周围会有大量无性孢子产生。无性孢子产生的有无或多少与水分、营养、光线、氧气等有密切关系。
覆膜后厢面无性孢子减少
放置营养袋后无性孢子增多
2. 菌丝培养阶段常见问题
羊肚菌菌丝培养阶段主要受到栽培土壤的影响。常见病害包括生理性病害、竞争性病害、虫害、鼠害等。
(1)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羊肚菌菌丝培养阶段主要的生理性病害包括菌丝不长或长势弱、菌丝徒长、分生孢子过多。羊肚菌菌种播种后菌丝不萌发或长势弱,常见原因有:菌种活力不足、菌种老化、菌龄过大或长时间不当储存导致;土壤水分管理不当,水分过湿或过干。土壤过湿,土壤溶氧下降,菌丝缺氧,导致菌丝长势弱或死亡。土壤过干,菌丝缺水,影响生长。覆膜后菌丝缺氧,使菌丝生长不良。菌丝徒长,常在土壤表面产生厚厚的一层菌皮,常见原因有:土壤营养过剩,菌种量太大,土层透气性不好等。分生孢子过多,常见的原因有:水分偏干或过湿,营养过剩。
防治方法:选择种性优良的种源生产菌种或购买优质菌种进行栽培;菌种应适龄播种,不易长时间存放;选择合适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壤透气性好,持水性好;控制土壤含水率,防止过湿或过干情况;覆膜需每隔3~5d揭膜透气,或在膜上打孔透气,以免缺氧影响菌丝生长。
(2)竞争性杂菌及防治
播种后土壤有害微生物与羊肚菌菌丝竞争营养,常在土面或播种处出现局部杂菌感染。此外,栽培过程中放置的营养袋,虽经过灭菌处理,但需割口或打孔放置,土壤表面杂菌、运输过程中杂菌或放置后鼠害携带杂菌容易侵入营养袋,造成营养袋感染。常见竞争性杂菌有青霉、木霉、毛霉、链孢霉等。
菌种杂菌感染
营养袋杂菌感染
防治方法: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干净、干燥的菌种生产原料;整地时可使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杀菌消毒,前每亩地块可撒50kg~150kg生石灰杀菌、杀虫的作用,可采用高温闷棚,使棚内温度达到60℃~70℃,维持2~3周,杀灭病菌和虫卵。播种时及时检查将污染菌种剔除;营养袋充分灭菌处理,割口或打孔前刀具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清理污染营养袋,污染严重处可撒生石灰覆盖;防止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别是营养袋放置期间;注意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3)虫害、鼠害及防治
羊肚菌菌种多使用麦粒、玉米芯等为原料,易受到老鼠、白蚁、跳虫、螨虫、线虫等危害。老鼠不但挖食菌种、营养袋,还会传播杂菌,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菌丝生长,危害极为严重。
防治方法:整地时可使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杀菌消毒,每亩一般使用50~150kg;清除田间的农业废弃料,减少害虫滋生营养源;控制土壤湿度,防止土壤过湿;可采用轮作的方式减少虫害。采取防鼠捕鼠措施。
2、子实体生长发展阶段常见病害及防治
羊肚菌菌子实体生长发展阶段病害主要受到土壤、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常见的病害包括生理性病害、竞争性病害、侵染性病害、虫害、鼠害等。
(1)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阶段生理性病害易受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影响。常见病害有:死菇、畸形菇、沟内出菇等。主要原因有:低温冻害、喷水过度、大水漫灌、多雨天气等等使原基、幼菇或子实体死亡;气温高,空气干燥,湿度低的气候,羊肚菌菌盖顶部失水或灼伤,使子实体呈圆顶形或尖顶形畸形菇。
防治方法:注意根据当地气候做好防冻措施,可选择暖棚栽培或搭小拱棚栽培;做好水分管理,切忌大湿大干,大水漫灌催菇要及时撤水和注意观察原基发生;多与地区需做好防雨措施,可搭小拱棚进行栽培。
(2)竞争性杂菌及防治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阶段常见的竞争性病害有:盘菌、鬼伞或其他杂菌等。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出菇时常伴随有盘菌发生,通常数量不多,被当作羊肚菌出菇的一种信号。但生长过多可与羊肚菌争夺营养,甚至连片发霉影响出菇。羊肚菌菌种、营养袋及栽培地块中常有玉米芯、水稻秸秆等,这些有机物埋于土壤中,经过腐熟发酵易产生鬼伞或其他杂菌,与羊肚菌竞争营养,影响其出菇。
盘菌
鬼伞
其它杂菌
防治方法: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干净、干燥的生产原料;整地时可使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杀菌消毒,每亩一般使用50kg~150kg;营养袋充分灭菌处理,现作现用,不宜长时间堆放;防止高温高湿的环境,控制土壤及营养袋含水率不宜过高;注意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一旦发现可人工拔除。
(3)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阶段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镰刀菌、霉菌、等真菌病害等。通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菇体受损后喷水、采收后菇脚腐烂及虫害啃食子实体后感染等都会引起病原侵染子实体。
防治方法:可参照竞争性杂菌防治方法。
镰刀菌病害
(4)虫害、鼠害及防治
子实体生产阶段易受到菇蚊、蛞蝓、跳虫、鼠妇、马陆、蜗牛、白蚁、螨虫、线虫、老鼠等危害。害虫和老鼠咬食子实体后,子实体腐烂死亡,还会引起其它子实体感染,危害极为严重。
防治方法:虫害防控主要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病虫害爆发时,其发展蔓延速度快,栽培从业者往往束手无策,难以得到有效的“治”,造成严重损失。由此重点应该放在“防”上,在土地整理上就要加以重视,做好场地清洁,将农作物秸秆及时清除,向地块撒50kg~150kg生石灰进行消毒杀虫卵。蛞蝓、蜗牛等软体害虫可在羊肚菌厢面施用四聚乙醛药物防治。此外,营养袋常常是跳虫、白蚁、马陆的等害虫的栖息场所,营养袋理或与土壤交界处往往有大量害虫,营养袋发现有虫害时及时清除,并在营养袋接触地面喷施敌百虫、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植保产品。菇蚊、菇蝇可在大棚内使用黄板诱捕,大量爆发时刻可在大棚周围、过道或采菇后用敌百虫、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植保产品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