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概述
茶树菇(Cyclocybe aegerita),又名杨树菇、柱状田头菇、茶薪菇、柳松菇、茶菇、油茶菇等,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目(Agaricales)、环伞属(Cyclocybe)。茶树菇盖肥肉厚,菌柄脆嫩,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茶树菇有清热、平肝、利尿和健脾功效,民间有人用来治疗胃寒、腰痛、肾虚尿频、水肿等疾病,素有“中华神菇”美称。因此,茶树菇是一种兼有食、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
茶树菇属于木腐菌,其适应能力强,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和中秋前后的雨后,常生于油茶、杨柳树等腐烂的树木或枯干上。野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和江西交界的武夷山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区。我国栽培茶树菇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三四十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其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目前,茶树菇在江西省黎川广昌南城等地和福建省的泰宁建宁邵武等地已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其他省市也有一定量的栽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官方统计,2019年茶薪菇年产量为90万多吨,位居主要食用菌品种第八,深受过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茶树菇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栽培品种。
茶树菇生育特性
一、营养条件
茶树菇为木腐菌,但分解利用木质素能力弱,而分解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很强,蛋白酶的活性较平菇高10倍。茶树菇能利用多种碳源,常见最适碳源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等;最适氮源有:酵母粉、酵母膏、大豆提取物、蛋白胨、尿素、无机氮等。菌丝能在较广的碳氮比(25~70):1范围内正常生长,在最适碳氮比为60:1下,菌丝生长粗壮,产量高,优质菇多。常以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等作为栽培主料,适当添加玉米粉、麦麸和饼粉等辅料作为氮源,氮源含量10%~30%为宜。茶树菇的生长还需要一定量的矿质元素,在栽培中,常加入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过磷酸钙、碳酸钙等提供矿质元素。
二、环境条件
1.温度
茶树菇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4℃~35℃,菌丝抵抗能力较强,在-14℃低温下5d和40℃高温下4d不会死亡,最适温度为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在14℃~26℃之间,最适温度在22℃~24℃之间。温度较低时,子实体生长发育缓慢,菇品质好;温度较高时,易开伞,品质差。
2.水分和湿度
菌丝培养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在45%~75%范围内均可生长,含水量在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为好,过高会滋生杂菌,不利于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3.空气
茶树菇属于好气性菌类,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空气不足,菌丝生长极为缓慢;子实体生长过程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伸长,菌盖小,品质好。
4.光线
菌丝培养阶段无需光照,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原基分化需要150lx~250lx,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250lx~500lx。
5.酸碱度
菌丝可在pH为4~7范围内正常生长,以pH为6.0~6.5为宜,pH低于4或高于7,都不利于菌丝生长。
茶树菇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菇较早采用段木栽培,但现在主要以代料栽培为主。代料栽培有瓶栽、袋栽和箱栽形式。
1.栽培场地
栽培场所应选择通风良好、干净、水源充足,有利于减少污染和虫害。结构形式多样,大棚或闲置的房舍均可。
2.栽培季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春秋各栽培一季,即春季2~3月接种,4~6月出菇至10~11月;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出菇至翌年2~3月。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应根据茶树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和茶树菇栽培生产周期,结合各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3.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78%,麦麸20%,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
②木屑78 %,麦麸20 %,蔗糖1%,碳酸钙1%,含水量65%。
③木屑38%,棉籽壳35%,麦麸15%,玉米粉6%,茶籽饼粉4%,石膏1%,糖0.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含水量65%。
④木屑60%,玉米芯18%,麦麸20%,过磷酸钙1%,石膏1%,含水量65%。
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要求新鲜、无结块、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4.拌料与装袋
拌料采用手工或机械拌料。按配方的比例称取原材料,先将不易溶于水的石膏、过磷酸钙与主料和辅料混合,干拌2次;然后,把易溶于水的蔗糖、石灰溶于水;最后,按料水比加水充分拌匀。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5%左右。含水量测试的标准:用手紧握料成团,手下方水悬而未滴或松开即散为宜。
装袋采用规格为15cm~18cm×35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将栽培料装入塑料袋,料高为15cm~18cm,湿料重为0.75kg~1.25kg左右。装料用装袋机操作,亦可人工操作。机械装袋(图6-10)要用力均匀,松紧适宜,避免胀破菌袋。人工装袋边装边用手压实,上下松紧一致。检查料间松紧的方法是:手握菌棒,以中等有力而微凹者为适宜,明显凹陷或断裂为太松,过分坚硬则为太紧。用细绳、橡皮筋或塑料套环扎紧袋口。
5.灭菌与冷却
培养料装好袋后,要及时灭菌,以防止基质酸化。一般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当温度达到121℃时,开始计时,时间在2h~3h。灭菌时间结束即可关闭电源,待锅内压力自然下降为零,料温降至60℃以下搬入冷却室进行冷却。高压蒸汽灭菌时间短,但一次性灭菌数量少。
常压灭菌时间长,但一次性灭菌数量多。当仓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该温度36h,中途不得降温,加热原则是“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初期用大火猛攻,使灶内温度迅速升高,温度达到100℃时用中小火维持温度,灭菌结束后,当灶内温度降至70℃左右时,趁热移入冷却室进行冷却,料温低于28℃才能接种。
冷却室要求干净卫生,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消毒。
6.接种
(1)菌种检查与处理
菌种质量是关键,在接种前,一定要确保菌种无任何问题。优质菌种菌丝浓密、洁白,无杂菌污染,菌龄在30d~40d内,无老化迹象。接种前,需要用75%消毒酒精对菌种瓶(袋)外壁进行擦拭消毒。每瓶(袋)栽培种可接40袋左右。
(2)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的消毒处理
接种室的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省略。在接种之前,对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及料袋进行紫外照射、臭氧或消毒药品熏蒸1h~2h。
(3)接种
接种人员要穿着洁净服、戴口罩和一次性塑胶手套。接种器具和菌种瓶用75%消毒酒精擦拭,瓶口放至酒精灯火焰上方转动2~3圈。
7.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料袋放入培养室,排放于层架上或堆放在地面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要求清洁、干净,使用前可对其进行一次消毒。根据当地气温确定堆高和密度,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经常通风换气,保证培养室有新鲜的氧气供应菌丝生长。一般培养50d左右,菌丝长满袋,可搬入出菇场地进行出菇管理。
在发菌期间,要不定期检查料袋生长情况。若发现有杂菌污染,应及时剔除并处理掉。
8.骚菌与催蕾
茶树菇一般无须骚菌,但生产实践证明,出菇前骚菌能使出菇一致,菇体整齐,同步性好,方便管理和提高商品菇的品质。骚菌时间很关键,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骚菌过早,会推迟出菇时间,菇蕾因培养料失水过多而枯萎,且容易感染霉菌;骚菌过迟,则料面已大量现蕾,原基分化不整齐,失去骚菌意义。骚菌准确时间是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有个别料袋分化出小原基,并伴随黄水分泌物出现。正常情况下,接种后50d左右,即可骚菌。骚菌时,人工或用小铁耙将料面的种块及表层老化的菌皮扒去,袋口不撑开,袋内形成一个既透气又保湿的小空间。
骚菌后立即进行催蕾。催蕾时,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光照度为250lx,CO2浓度低于0.4%,经6d~8d即可现蕾。
9.出菇管理
出菇场地要求清洁、干净,无杂菌污染,通风良好,使用前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出菇方式一般有两种:袋栽直立式出菇、卧式立体墙式出菇和覆土栽培。
直立式出菇:当菇蕾出现时,撑开口袋,袋口下卷一半,进行温度、水分和通风管理。菇房温度控制在14℃~26℃之间,适宜温度在20℃~24℃,一般不超过30℃。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不宜太高,要比催蕾时低些,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在85%~90%即可。子实体生长期间呼吸作用强,会排放大量CO2,应加大通风次数,保持空气新鲜。当空气中CO2浓度过大时,对子实体的分化发育有抑制作用,容易形成畸形菇。早晚通风各一次,每次一小时左右。可适当提高袋口局部CO2浓度,有利于菌柄伸长。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照强度保持在250lx~500lx,不能低于250lx。
卧式立体墙式出菇:江西广昌、福建建宁和宁化等地多采用此栽培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出菇,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菌袋单行堆放,堆叠高度6~8层,可视当地气温而定,温度高时,堆高要低;温度低时,堆高可高些。
出菇管理同上,此方法菌袋摆放量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CO2,应及时通风,避免室内温度抬高和氧气不足,导致病虫害发生,影响茶树菇的质量和品质。
覆土栽培:土壤具有保湿保温功能,可提高产量,覆土出菇整齐,菇体品质好。当菌丝长满袋达到生理成熟期,料面开始出现菇蕾,立刻脱去塑料袋,菌棒横卧于湿润土地整成的畦面上,紧密排列,用覆土材料填满间隙并盖住菌棒,厚3cm左右,喷透清水。15d左右,有原基爬出土壤,此时不宜大量喷水,保持覆土湿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即可。大棚温度控制在18℃~26℃,尽量控制在30℃以下。
覆土材料尽量选择透气性好、蓄水能力强、无病虫害的土壤;畦面使用前撒上适量的石灰粉进行消毒和杀虫。
采用袋栽直立式出菇或卧式立体墙式出菇的茶树菇在采收2~3茬后,由于营养不足,缺水,后劲不足,后面出菇的茶树菇产量和品质相对差,此时,也可以采用覆土出菇,来提高产量和品质。